《雍正王朝》中,李卫从基层到庙堂的奋斗经历,是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但他所有的这一切,都拜雍正所赐,那么,雍正为何对李卫如此偏爱呢?
《雍正王朝》中,李卫从基层到庙堂的奋斗经历,是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但他所有的这一切,都拜雍正所赐。那么,雍正为何对李卫如此偏爱呢?
清白的出生,单纯的背景一张白纸,可以无限发挥,才有可能画出一副名画,但一张用过的纸,可操作空间就十分有限。同理,许多单位招人,都要求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可塑性强。李卫虽然是扬州街头的叫花子,但没有任何背景,胤禛培养起来,成材的概率比较高。此外,对于一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叫花子,你给他一碗饭,他就会感激不尽。
办事情,能够令雍正满意一个无能或者将事情办砸的人,对领导没有利用价值;能够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才是领导欣赏的人。学历代表着读书时间长短,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但进了公司,还是要靠能力说话。李卫大字不识几个,但比起舞文弄墨的高材生,他的办事能力更强,头脑也更加灵活。
当年在雍王潜邸,李卫已经显示出过人的一面,高福办不成的事,李卫就能搞定。后来外放,李卫也没让四爷失望。盯年羹尧,按日发放军粮给胤禵,都办得恰到好处。
雍正继位后,中心工作就是推行“新政”,但下面执行却遇到很大阻力。李卫没有退缩,雍正说“摊丁入亩”,他就能变着法子完成任务,打响了“新政”第一枪。
只要雍正交代的事,李卫都能不打折扣地搞定,这样的员工,领导不用他用谁?
最关键的一点,对雍正绝对的忠心能力再强的员工,如果对领导有二心,都不会被信任,甚至还会被兔死狗烹,年羹尧就是现成的案例。李卫自从跟了雍正,就没动过歪心思。雍正让他向东,他绝不会向西。有件小事,就很能体现出李卫忠心的细节:
康熙晚年办千叟宴时,李卫回京述职,没到雍王府邸就下轿子步行。看到胤禛时,连忙小步快跑,大老远就主子前、主子后的叫,表现得对主子十分重视。尤其是给儿子取名“李忠四爷”,表示要世世代代忠心四爷,让胤禛高兴得合不拢嘴。在面对邬先生的忠诚度测试时,李卫用树枝与树根形象地比喻他和四爷的关系,得到邬思道的高度认可。
忠心雍正,是雍正信任的基本条件,李卫做到了,但与他同步的高福却没做到。李卫带着翠儿走后,高福闷闷不乐,跑到八爷地盘喝闷酒,结果误上贼船。最终,李卫平步青云,高福去了阴曹地府。
处处为雍正着想,超越主仆关系为领导服务,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雇佣关系,领导不方便说的话,员工要代领导说;领导不方便办的事,员工要心领神会;领导不乐意喝的酒,员工要替领导挡。李卫在这方面,就相当懂事,雍正的事就是他的事。当初“山西造假案”,李卫就暗中协助田文镜破案;“科场舞弊案”跟李卫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当李绂找向他求助时,他没有任何推诿,立刻协助办案。
在立场上,唯雍正马首是瞻,凡是雍正的指示,李卫坚定不移地执行;维护雍正的权威,就像爱惜自己的羽毛。哪怕是曾经调教过自己的年羹尧,只要与雍正过不去,就是李卫的敌人。
后来,“曾静案”发生时,朝廷各部官员不仅不管,而且背地里叫好。李卫得知后,愤怒无比,跑到监狱关起门,痛扁曾静。这时的李卫,不仅仅是奴才,更像是雍正的干儿子。
懂得自污其名,让雍正看到自己的问题人无癖不可与之交,太完美了反而给人压力。李卫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没忘给自己扎小辫子,其实也是为了留给雍正看。比如雍正去南京时,李卫明知他已经来了,还故意去烟花柳巷,这是间接地告诉了雍正,我不是圣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七情六欲,您给指点指点。这事在职场也比较常见,有些情商高的员工,会故意犯小错,而且犯得比较明显,比如标题里面错别字,领导很轻易就能找出来,然后好为人师地指点一番。在此过程中,领导的成就感找到了,与员工的关系也加深了。
秋媚说:雍正是李卫的贵人,他通过树立李卫这个榜样,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新政”改变命运的机会。李卫对雍正的忠心,既是感恩,也是保命,只有伺候好雍正,他才能安然无恙。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也许知道,李卫从一个叫花子的身份,摇身一变到皇帝的宠臣,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李卫大字不识几个,步入仕途以后,以其独特的断案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别样风格,既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给自己的人生际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哲从三个维度加以阐述。
一、李卫其人影视剧里的李卫,原来是个叫花子,因机缘巧合遇到了当朝皇帝。此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开挂的人生”。凭借皇帝的赏识和自己独特的为官方式,一度使自己做到了地方督抚的官职,可谓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那么历史上的李卫是什么样子呢?真实的李卫并不是叫花子,而是“富二代”。李卫最开始的官位还是通过“捐官”换来的,就是拿钱买来的,所以李卫也可以算是一个纨绔子弟。通过捐官步入仕途以后,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户部郎中,开始协管户部。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自此李卫的仕途又被“提速”。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李卫从云南盐驿道一直升迁到浙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二、人生舞台大展拳脚李卫,一个富家公子哥,大字不识几个,怎么能在官场上混得游刃有余呢,而且皇帝对他如此倚重呢?这就是李卫的独特之处。
1. 独特的为人处世特质。前文已述,李卫不是一个读书人,仕途不是考取功名得来的,是买来的。正是他的性格,才导致他不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为人做事非常高调,不懂得隐藏和城府。他讲究排场,喜欢骑一匹高头大马招摇过市,最有场面的当属他把衙役搬到西湖中间,找他办事还得划船前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断案手段奇特。李卫善于用人,他深知办案仅凭官府力量有时候难以达到目的,于是他喜欢找那些曾有“案底”的人,协助他一起办案,充当他官府的“卧底”。李卫断案还有一个特点,只办大案,小案一般不会过问。他的这种轻重缓急的办案方式,加上知人善用,所以办案迅速、效果好、效率高,也得到雍正的侧目。
3. 对读书人非常崇敬。不论是影视剧还是正史,李卫自己虽然不是文化人,但他却对读书人非常崇敬,就像后来道光年间贵州兴义府知府张瑛(张之洞父亲)对读书人的态度一样,非常爱惜他们。此前因为江浙地区爆发“反清复明”案件及“文字狱”案件,后来又接连爆发“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案”,雍正一怒之下,叫停了浙江的乡试和会试。
“似此无耻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亦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人乡、会试停止。”后来,在李卫不断上疏和奔走疾呼下,雍正才同意恢复考试。而且在第二年科考中,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江人摘得。此举在当地引起轰动,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李卫钦佩至极。
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李卫虽然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不会官场逢迎和拍须溜马,但其做事风格和接人待物都得到老百姓的夸赞,这就是我们说的“口碑”,这就是成绩。
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出身,也不是看他有多少学问,总还是要将她放置在社会当中,看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由此可见,李卫被雍正皇帝赏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