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马超的一生有多悲惨?

马超的一生有多悲惨?

马超作为汉中王刘备的左将军,表面上在蜀汉政权中位高权重。可是实际上马超在蜀汉政权中的处境并不好。他在蜀汉政权中处处遭到排挤歧视,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在四十七岁时就英年早逝了。那么曾经叱咤风云,统领十万雄兵的马超,为何会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呢?

一、马超悲惨的一生。

马超出身名门,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氏在东汉的历史上,曾经出过皇后,是声望显赫的家族。马超的父亲马腾起兵西北,后归顺朝廷,带领全家回到许都居住。马超则留下来统领马腾的旧部,并且被朝廷封为偏将军,都亭侯。

马超在独自领兵之后,便和韩遂合谋,起兵反抗曹操。由于马超的军事能力出众,集合了关中的十万人马,一举打到了潼关。在这里,马超与曹操亲自率领的大军发生决战。虽然在战斗中,马超多次打败曹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但是由于中了曹操的离间计,马超遭受了惨败,被迫逃往边疆。

在曹操回师之后,马超利用他在当地的威望,东山再起。他占领了陇上郡县,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不过好景不长,他的部下起兵反抗他的统治,再加上曹军的攻击,马超无法立足,只得走入汉中,投奔张鲁。

在张鲁的手下,由于张鲁部下的嫉妒,向张鲁进谗言,使得马超得不到张鲁的信任。马超在张鲁手下十分压抑,当听说刘备进取益州的消息,便向刘备写密信,请求投降刘备。于是在刘备攻打成都的时候,马超前来投降助战。在马超的威慑下,成都不久便投降了。

在刘备的阵营中,马超的地位很高。在推举刘备为汉中王的奏章上,马超名列第一。可是从此之后,我们却很少能够在战场上看到马超的身影。在刘备称帝后,马超又被提拔为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不过等到第二年,马超就去世了。

马超拥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在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潼关之战中,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曹操评价马超时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还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但是纵观马超的人生,却是悲惨无比的。

在马超的心中,有一个难言之痛,那就是他的家族被曹操斩尽杀绝。在马超起兵造反后,曹操劝降不果,就把包括他的父兄在内的二百多口家人全部杀光。这件事让马超耿耿于怀,他在临死前还向刘备上表,说自己的家族被曹操杀光,希望让自己的从弟马岱来继承自己的家业。

可以说,马超的人生中,一直生活在痛苦内疚之中,这严重影响了马超的健康。在刘备称帝后,整个蜀汉政权正是用人之际,马超却不能上阵杀敌。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他就离世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马超的人生悲剧呢?

二、造成马超人生悲剧的原因。

马超的人生悲剧,印证了那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马超这个人性格高傲,为人自私,做事无所顾忌,不计后果。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能力出众的马超,落得悲惨的下场。首先,我们看马超高傲的性格,给他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马超加入刘备阵营时,在整个刘备阵营中,只有刘备、关羽和马超三人拥有侯爵的爵位。再加上马超世家的出身,让马超对待刘备阵营的人们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刘备对马超十分优待,相反马超却对刘备十分随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居然叫刘备的字号。

这完全不符合下属应该对待主公的礼仪,引起了刘备阵营对马超的反感。远在荆州的关羽专门给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毫不讳言,将马超贬低为与张飞一样并驾齐驱的将领。关羽将信件公开,让整个刘备阵营的人们知道,分别为刘备阵营文臣武将之首的关羽、诸葛亮,对马超的看法和态度。

正是因为马超高傲的性格,让他在蜀汉政权中十分孤立。慢慢的马超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这让他感受到了“羁旅归国,常怀危惧”。后来发生的彭羕事件,更是加深了这种情况。彭羕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前来向马超发牢骚。

谁知道马超在听了彭羕的牢骚后,竟然把彭羕的话秘密上报给了刘备。彭羕因此被抓捕入狱,最后被处死。彭羕鼓动马超是看中了马超孤立的处境,认为有机可乘。而马超举报彭羕,让人不敢再相信他。马超这样的作为,使得与马超交往成为了危险的事情,更是让大家对他敬而远之了。

其次,马超为人自私,做事不计后果,更是让他的命运蒙上了阴影。马超的自私表现在各个方面,他做事只为自己打算,根本不理会任何人的死活。他在起兵反曹的时候,就根本没有考虑到还住在京师,形同人质的父兄亲族的死活。

马超在起兵的时候,与之联合的韩遂的儿子也在京师做人质。马超对韩遂说,我今天抛弃了父亲,以你为父亲。你的儿子也要抛弃,以我为儿子。这句话可以看出马超对亲情的冷漠,丝毫不关心自己亲人的死活。结果马超的亲族和韩遂的儿子都被曹操杀害,马超也因此留下了天性凉薄的名声。

在此之后,马超虽然对自己亲族的遇害感到悲伤,但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依然没有改变。在他进入汉中,加入张鲁手下时,身边只有庞德、马岱两员将领还忠心耿耿地跟随他。可是马超在决定加入刘备阵营后,就根本没有理会留在汉中的庞德,以及自己的妾室和儿子,径自离去了。

这使得原本对马超忠心追随的庞德流落到了曹操阵营中,成为关羽的劲敌。而他的妾室被赏赐他人,他的儿子也被张鲁亲手杀死。正如同张鲁手下对马超的评价,“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对于马超这样的人,谁又敢信任他呢?

在当时的汉朝,以孝治天下,马超的所作所为更是与当时的礼教道德相违背。可是马超却偏偏做出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这说明了马超做事根本无所顾忌,不计较后果,根本不在乎会得到的骂名。由于马超的性格和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的人生变得如此悲惨,这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结语:

马超作为十万大军的统帅,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军狼狈不堪。曹操对马超的武勇赞不绝口,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可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武将,却在一生中屡遭挫败,颠沛流离。在加入刘备阵营后,马超的处境也不乐观,最终他心怀危惧,早早离开了人世。

马超的人生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呢?这与他的性格有关。马超性格高傲,为人自私,做事无所顾忌,不计后果。由于他性格高傲,使得他人对他敬而远之。由于他不计后果,起兵造反,使得自己的亲族被曹操几乎一日杀光。落得一身骂名的马超,依然毫不悔改,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寄人篱下抑郁而亡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阖门百口皆被屠戮,一生辗转终不得志,从四方瞩目的军阀沦为小心自保的人臣,并在忐忑和郁闷中英年早逝,这正是马超的悲哀。

历史上的马超较为复杂,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季汉难得的猛将;但也曾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并数次反叛,为时人所不齿。

马超的悲剧,很大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历史宿命。

一,马腾崛起

马超乃将门之后,他的先祖“伏波将军”马援乃东汉开国重臣,并因平定交趾叛乱而受后世崇敬。马援后人世代为宦,成为其家乡扶风茂陵县的(今山西兴平)望族。

到了马超的祖父马肃,先祖的余荫已经暗淡。他流落西凉,并与当地羌女结合,生下马超的父亲马腾。从此,马氏定居羌,胡,氐等少数民族杂居的西凉,并逐渐羌胡化,形成了崇尚武力,悍不畏死的性格。

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

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

——《典略》

马腾长得高大威猛,面貌不俗,很受当地人尊敬。汉灵帝熹平五年,他的长子降生,取名为马超。

马超八岁时,正值灵帝中平元年,这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历史的动荡,为此后的军阀混战及马氏父子崛起拉开了序幕。

同年,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联络当地土豪宋扬起兵叛汉,并胁迫凉州官员韩约(后改名韩遂),边允(后改名边章)加入叛军。凉州方面无力镇压,叛军竟发展为十万之众,成为威胁汉廷的重大力量。

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攻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当时汉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空前混乱,叛军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东进侵扰三辅,直逼皇陵。灵帝先后派皇甫嵩,董卓等将领抵御,才逼其退回凉州。

中平四年,韩遂杀死北宫伯玉,李文侯和边章,独掌十万大军,进犯陇西,陇西太守李参投降。此时,汉阳人王国也联络羌民起兵,自称“合众将军”与韩遂相呼应,西凉乱局更加严重。

灵帝命耿鄙接任西凉刺史之职,负责平叛。耿鄙到了西凉,大量征集兵马,不甘贫贱的马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征入伍。由于他作战勇猛,多次立功,逐渐被授予军司马,偏将军之职。这成为马氏今后称霸西凉的政治资本。

马腾身上流着羌人的血,其性格也与中原汉民迥异,在他的心中,并无忠义之说,只有对乱世中一展头角的渴望与期待。

耿鄙并非帅才,作为平叛总指挥的他不恤民情,丝毫不从当时的实际现状出发,只是大量征召士卒,欲靠人数优势将叛军一网打尽。同时又宠信奸诈贪财,早就让凉州士民恨之入骨的治中从事程球,导致军队上下离心离德,军纪涣散。四月,耿鄙率大军前往金城平叛,汉阳郡太守傅燮进谏:

使君统政日浅,人未知数。今率不习之人,越大陇之阻,将十举十危,而贼闻大军将至,必万人一心。边兵多勇,其锋难当,而新合之众,上下未和,万一内变,虽悔无及。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贼得宽挺,必谓我怯,群恶争势,其离可必。然后率已教之人,讨已离之贼,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为万全之福,而就必危之祸,窃为使君不取。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耿鄙对这番忠告不予理睬,率军走到陇西郡狄道县时,军中哗变,耿鄙和程球被杀,平叛大军登时瓦解 。马腾见主帅死了,便率军投归韩遂。韩遂与马腾联合,推举王国为首领,率军攻汉阳,太守傅燮战死,汉王朝对西凉的控制彻底丧失。

二,无关忠义

中平六年,马腾、韩遂废掉王国。作为割据西凉的两大势力,二人陷入彼此斗争中,而此时的汉廷已被同样出身西凉的军阀董卓所把控。

董卓为了拉拢马腾、韩遂,命他们率军进京共同对抗关东诸侯,二人离开凉州前往长安。而此刻长安城风云变幻,司徒王允和吕布联手杀死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反攻长安,杀王允,逐吕布,重新控制长安,于是二人归顺了李榷。

马腾和韩遂到长安后,掌控实权的李榷拜韩遂为镇西将军,命他返回凉州;马腾拜为征西将军,屯驻长安以东的扶风郿县,从此,马腾,韩遂从义军首领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军阀的共性就是不断扩大地盘和利益,当拥有相同利益诉求时,他们可以联合,当利益产生冲突时,原本联合的也必将决裂。兴平元年,马腾与李傕产生矛盾,继而兵戎相见,韩遂闻讯后率兵来与马腾联合,一起进攻李傕,欲攻取长安。但最终兵败,只得退回凉州。

马腾私有求于李榷,不获而怒,欲举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从。韩遂率众来和腾,榷,继而与腾合。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李傕知二人在凉州根基巨大,难以彻底消灭,只好与之讲和,并以献帝名义赦免二人之罪,改任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与此同时,原本为驱逐董卓而起兵的关东各路诸侯,也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陷入混战和吞并的局面,军阀曹操逐渐在混战中脱颖而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不断壮大。

次年,李傕与郭汜爆发内讧,关中也陷入混战局面,马腾便与韩遂结为兄弟,二人的联合,避免了被其他军阀吞并消灭的命运,同时又割据自保,静观其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腾,韩遂的矛盾逐渐出现,这两个联手的兄弟开始了内讧。

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仇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

——《典略》

在内讧中,马超的母亲被韩遂所杀,此刻的马超已经长大成人,对这段仇恨很是清楚。但马,韩二人实力相当,谁也无法攻灭谁。

马,韩内斗被曹操看在眼里,建安二年,他派钟繇和韦端到关中和解二人,并趁机拉拢。一方面借马,韩阻断袁绍南下吞并益州的路线,另一方面可让关中保持稳定,为今后与袁绍决战做准备。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于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钟繇为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三国志·钟繇传》

因曹操的介入,二人只得停战和解,并在名义上表达了归顺。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建安七年,袁绍病逝,曹操派军攻打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袁氏命将领郭援联络并州刺史高亁,南匈奴单于一起联军攻打曹操占据的河东郡。同时派使者联络马腾,韩遂等关中诸将,劝他们起兵抗曹。

马腾得信后,在助曹和反曹间犹豫不决。此时钟繇派使者张既和傅干前来游说马腾出兵援助,

傅干说腾曰:“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曹公 奉天子诛暴乱,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矣。袁氏持其强大,背弃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可谓逆德矣。今将军既事有道,不尽其力,阴怀两端,欲以坐观成败;吾恐成败既定,奉辞责罪,将军先为诛首矣。

今曹公与袁氏相峙,而高干,郭援合攻河东。曹公虽有万全之计,不能禁河东之不危也。将军诚能引兵讨援,内外击之,其势必举。是将军一举,断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之,将军功名无与比矣。

——《三国志·钟繇传》

一番劝说后,马腾决定助曹灭袁,他派二十六岁的马超率羌兵万名前往河东增援曹军。马超在这次河东之战中英勇无比,其部将庞德在战斗中擒杀郭援,河东之围遂解。

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

——《典略》

河东之战,是马超首次崭露头脚。与他的父亲一样,这个在羌胡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勇悍异常,很多人都意识到:

马超之勇,不亚其父,日后称雄西凉者,非马超莫属!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西州畏之。——《三国志·马超传》

河东之战后,曹操通过献帝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借此笼络二人,在此后消灭袁氏残部时,马腾韩遂多有出力。

《三国演义》中马腾马超父子忠心汉室,这是小说家言。出生于羌胡之地的马腾,本就靠反汉而起家,他先后归顺过董卓,李榷,曹操,又曾在袁绍与曹操间徘徊,何来忠义之名?

而马超的基业,又是其父所奠定的,只有了解马腾,才能明白此后马超的许多行为。

三,马超陷父

曹操击败袁绍后,将攻击目标转向南方的刘表和孙权。他对盘踞西北的马腾和韩遂并不放心。

建安十三年,在南下攻取荆州前,他命张既劝说马腾入朝为官,马腾此时已厌倦了与韩遂的争斗,便来到邺城,被封为卫尉。

马超封为偏将军,留西凉继续统率原部人马。次子马休,三子马铁都获得官爵,马氏族人二百余口皆迁往邺城。

十三年,徵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典略》

曹操的本意是先稳住关中各路诸侯,等到南下消灭孙权,刘备等人后再逐步消灭西北各路军阀。

但赤壁大战的惨败让他意识到南方一时无法征服,转而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关陇地区的各路军阀身上,这些人名义上虽归顺,但各各拥兵自重,是统一道路上必须剪除的隐患。

建安十五年,曹操命韩遂的女婿阎行劝他入朝为官,韩遂观望一段时间后,只同意派儿子入朝为质,自己依旧盘踞西凉。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命夏侯渊,徐晃率兵向凉州进发,并对关中诸侯宣称:

自己决定命钟繇为帅,讨伐汉中张鲁。

关中诸侯得知后十分惊恐,关中乃进军汉中必经之路,曹操分明要重新上演假道伐虢的戏码啊。

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因,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

——《三国志·马超传》

本来马超的父亲及亲族,韩遂的儿子都在朝中为人质,曹操以为大军西出,二人定会俯首交出兵权,其余诸侯自然也就乖乖交权。

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

——《三国志·荀彧传》

但他没有想到自小生长羌胡之地的马超没有丝毫的忠孝观念,反而将羌胡的强悍无情展现无疑。

在得知曹军西进消息后,他竟对韩遂说:

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当弃子,以超为子。

——《典略》

马超韩遂结成父子同盟,联合十部反叛,十万关中军东进潼关。曹操闻讯命曹仁坚守潼关,自己则亲率大军前来,与关中诸将对决,两军在潼关形成对峙之势。

面对大敌,曹操说出自己激反众诸侯的真实目的,显示了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气魄与胆识:

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三国志·武帝纪》

两军对峙于潼关,曹操派徐晃、朱灵率四千精锐于浦津渡渡过黄河,来到了关中军背后。

马超得知徐晃渡河,忙派梁兴率五千兵马前去阻挡,但梁兴赶到时,曹军已渡河完毕,在河西扎营以待,梁兴不敌,只得返回渭南。

与此同时,曹操亲率主力从潼关渡江,马超率人截击,结果以失败告终。

其实马超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曹军刚开始渡河时,他就对韩遂说:

宜以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山阳公载记》

但这一建议遭到了韩遂的拒绝。可见,虽然马超放弃全族老小性命,与韩遂结成父子同盟,但二人之间却貌合神离。

曹操率主力渡河后,与关西的徐晃军对关中诸将形成了合围之势。韩遂只好放弃潼关天险,把防线退缩到渭水南岸。

曹操率军向渭水靠拢,并多设疑兵,扰乱诸将注意力。很快,曹军渡过渭水,与关中诸将结阵以对。

紧接着,曹操命军士连车竖栅,将黄河西岸到渭水北岸筑成甬道,将河东储存的粮食陆续运到前方,解决了大军粮草问题。随后,便坚守不出,任关西诸侯如何挑战都无动于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将战不得战,降不能降,一时间军心混乱。作为首领的韩遂与马超只好向曹操纳质请和,马超仍想在谈判时活捉曹操,依旧未能成功。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力多,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嗔目盼之,超乃不敢动。———《三国志·马超传》

曹操假装同意和谈,紧接着用离间计使韩遂与马超互相猜忌,并趁二人彼此猜疑时一举击溃了关中联军,韩遂,马超逃回凉州。

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时秦、胡观者,前后重沓,操笑谓之曰:“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

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奔凉州,杨秋奔安定。——《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关中联军被击溃后,曹操率军返回许昌,于建安十七年五月以叛汉谋反之罪将马腾及宗族二百余口以及韩遂的儿子全部诛杀。

为保住地盘和利益,马超将父亲,兄弟和全族人置之不顾,反而与杀母仇人韩遂结为父子,并最终因反叛失败而致使全族被杀。他的这种举动,饱受时人与后世诟病,也为此后的抑郁不得志埋下了伏笔。

四,火焚历城

建安十八年正月,退回凉州的马超联络汉中军阀张鲁,与张鲁大将杨昂举兵万人,围攻陇右重镇冀城,冀城被围攻了八个月。

凉州刺史韦康坚守冀城,但终因城内粮绝而开城投降。

及超攻城,城中饥困,刺史韦康素仁,愍吏民伤残,欲与超和。

刺史,太守遣人请和,开城门迎降。

——《三国志·杨阜传》

马超接受投降,但在率军入城后又背信弃义,命杨昂杀掉韦康等四十余名官员。

由于马超杀死了本已投降的韦康,这下激怒了韦康的旧部。

凉州别驾杨阜假意投降,并借妻丧求葬为名逃出冀城,向屯兵历城的抚夷将军姜叙求救。见马超兵力强大,姜叙犹豫不决。

杨阜说出了当时许多人对马超的看法与责难:

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也。

——(同上)

马超坑死父亲的举动,在当时深受忠孝思想熏陶的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是个毫无人伦的残暴之徒。连姜叙的母亲杨氏都深恨马超品行,亲自劝儿子起兵:

咄!伯弈(姜叙字),韦使君遇难,岂止一州之辱,亦汝之负,岂独义山(杨阜字)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谁无死?死国,忠义之大者。但当速发,我自为汝当之,不以余年累汝也。

——(同上)

建安十八年九月,姜叙与杨阜果然在历城起兵讨伐马超。马超得知历城起兵的消息后,率军攻打历城,很快就攻入城中,他抓住杨氏想逼迫姜叙投降。年老的杨氏破口大骂道:

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同上)

马超大怒,下令将姜叙的母亲和儿子杀死,并放火焚烧历城。

而此时,冀城军官梁宽和赵衢杀死了城内马超的妻子,并紧闭城门。马超进退无据,与杨阜等人激战一场,最终从武都郡逃入氐人的地盘,辗转逃往蜀地。

冀城争夺战中,马超的人品与道德备受责难,甚至连姜母这样的老人都咒骂他为“背父逆子”。可见,在时人的眼中,马超在品行方面是很低劣的。

在儒家盛行的汉代,完全不顾忠孝观念的马超,必定会招来别人的防范之心。

此战之后,马超就从一个称雄西北的军阀彻底沦为依附他人的可怜人了。

五,再叛张鲁

马超退出凉州后,原想投奔父亲的旧交刘璋,但仍因为他的道德品行受到拒绝:

初,韩遂与马腾作乱关中,数与刘璋父焉交通信,至腾子超复与刘璋相闻,有连蜀之意。

王商谓刘璋曰:“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老子》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今之益部,土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之所欲倾覆,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则由养虎,将自遗患也。”璋从其言,乃拒之。

——《三国志注·益州耆旧传》

无奈的马超只得投奔汉中张鲁,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马超到来后,张鲁任命他为都讲祭酒,并欲将女儿嫁给他。然而马超害死父亲及全族的事早已传遍天下,张鲁的部下这样劝道:

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典略》

张鲁听罢,打消了招马超为婿的想法。并且,张鲁的部下对马超都很不友好。

失落又无奈的马超想起全家惨死,两代人的基业毁于一旦,终于感到痛彻心扉:

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庆邪。”

——(同上)

建安十九年,马超从张鲁手中借兵,北上围攻姜叙镇守的祁山堡,想恢复昔日基业,不想被夏侯渊击败,马超只得退回汉中。

此时,张鲁的部将杨白等人早看马超不顺眼了,想趁他兵败之时加以陷害。马超得知后,赶忙逃向蜀地。

因为事发突然,马超来不及带上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

不久后,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在手下阎圃的劝说下投降。董氏与马秋落到曹操手里,曹操将董氏赐给阎圃为妾,而马秋则被交给张鲁处置。

张鲁气愤马超叛走,于是亲手杀了马秋泄恨。

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同上)

马超背叛张鲁,虽事出有因,但张鲁的愤恨举动更将马超背主之名传布四方。

《三国演义》中将张鲁描述为嫉贤妒能的无用之辈,故此马超才投靠刘备,其实历史上的情况远比之复杂。

多次背叛,也成为马超在时人心中的符号,这其中也包括刘备君臣。

六,抑郁而终

马超入蜀,恰逢刘备在攻打益州。于是他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

刘备很高兴,派人迎接马超。随后,马超助刘备攻取益州,为季汉建立立下了大功,刘备则授予马超平西将军之职。

刘备君臣深知马超是难得的猛将,这从诸葛亮的话中可以肯定: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鲸,彭之徒。当与张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关羽传》

然而马超此前的反叛与无情也使刘备有了戒备之心。对于马超,刘备君臣又爱又怕,爱的是他英勇无敌,深得羌胡之心的巨大影响力,怕的是他会再度反叛。

马超表面上风光,其实心里有着极大的恐惧和压力。虽然有了高官厚禄,但才智根本得不到施展。

经过多年辗转的马超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实处境: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入蜀后的马超,再也没有重大的功业和建树,他处处小心,尽职尽责,时刻都在向刘备表示忠诚。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马超与诸臣一同向汉廷上《汉中王劝进表》,请汉献帝封刘备为王。表文中第一个署名的就是马超。

马超不受重用,这一点被治州从事彭羕看在眼中。彭羕自投降刘备后,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后又被远调。心怀不满的彭羕找到马超诉苦: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援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超羁旅归国,常怀忧惧,闻羕言大惊,黯然不答。羕惧,具表羕词,于是收羕付有司。

——《三国志·彭羕传》

面对同病相怜的马超,彭羕劝他反叛刘备。然而几次反叛都付出沉重代价的马超此时已经吸取了教训,他默然不语,随后便向刘备告状。

彭羕劝反不成,自己反而丢了性命。

此后,马超的职位一直都得到升迁,然而一如既往地不受重用。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三国志·马超传》

马超有志难伸,常怀危惧之感。每当想起因自己而惨死的父亲和族人,就痛彻心扉。终于在蜀汉章武二年一病而亡,终年四十七岁。

临死前,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为没有替父报仇而感到遗憾,同时将堂弟马岱托付给刘备,以为宗族之继。

临没上疏曰:“臣宗门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殆尽,唯有从弟马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同上)

后世的人们都承认马超是一员猛将,却也常批评其品行道德,其中以元代名儒郝经的评价最具代表性:

马超父子勇冠西州,与韩遂颉翥为寇,残灭三辅,垦伤汉室,董卓因之肆其蛇豕,汉遂以忘,天下分裂,不能归命有德,卒堕操手。阖门诛夷,债踣不悔,有勇无义,君子悼诸。

然潼关之役,操几不免,孤剑来归,即厕关张之列,超亦人豪也哉。超几获操,一时之雄!

直到《三国演义》出现,马超的形象才变得高大英武起来,并在民间家喻户晓。

总结:

马超一生跌宕起伏,他有过征战天下的野心,因残酷无情而备受天下人唾骂。最终因自己的道德污点而抑郁不得志。

纵观马超一生,基本可以算是失败者。然而我们不应纠结于他的道德品行,毕竟马超成长于中原之外的羌胡之地,根本就未曾受儒家道德的熏染。这就注定了马超不可能成为一个儒家道德中的“忠孝者”。

同时,军阀马超沦为蜀汉臣子,也是当时军阀时代逐渐结束,天下重新走向一统的历史宿命的深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