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和大巴车算是平日里我们能见到的比较大的车了,但是同为大型车辆,很多大客车发动机都在车尾部,而大货车发动机都是在车辆前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后中置是将发动机布置在驾驶舱后、后轴前方,而后置引擎的标准意义在于发动机只能在后驱动轴的后方!为什么要塞到车位?所以前置后驱对于大客车而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至于货车为什么不后置发动机?
大货车和大巴车算是平日里我们能见到的比较大的车了,但是同为大型车辆,很多大客车发动机都在车尾部,而大货车发动机都是在车辆前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咱们就继续来增加一点没有实际用途的汽车知识吧。
早期大客车和大货车共用底盘,都是前置发动机以前的大货车、大客车都用的一样的底盘,这种底盘称为“直通大梁式底盘”,发动机前置,通过传动轴把动力传递给后轮驱动车辆,放上卡车壳子就是卡车,放上客车壳子就是大客车。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的记载:当初有些公交车还是用大货车改装的,用木头做成客车外壳,直接套用货车底盘。
这种客车前后配重合理,而且车厢离地很高,通过性好,在八九十年代国内很多地方都是这种大客车,各种烂路都敢走。
但是这种车也有一些弊端,比如没有合适的地方设置行李舱,长途客车只能在尾部车顶设置行李架。还记得小时候坐长途大巴车,车顶上可以见到各种大包小包的行李,有时候还有猪羊等牲畜。
前置发动机的客车内部有个巨大的发动机盖,影响空间。而且发动机的噪音、气味、热量也容易传递到车厢里。小时候坐车,没座位时就坐发动机盖上,如果发动机盖上都没位置了那说明这辆车真满了。
另外车厢地板太高,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上下车比较麻烦。长途车还好说,毕竟不用那么频繁地上下车,而公交车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公交车满载时站立的乘客由于重心太高,转弯、刹车时很难站稳。
而且大巴车、公交车需要在市区行驶,汽车站内车多人多,前置发动机的底盘驾驶座特别高,司机盲区比较大,也增加了危险性。
新型客车底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式客车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因此新的底盘被设计出来了,比如早期的三段式底盘和更先进的全承载底盘,可以利用不同的底盘组合设计出合适的车型。
比如将车身中部的底盘适当抬高,将发动机放置于车辆尾部,这样就可以在车身中部下方设置出足够的行李舱,存放行李非常方便,而且不用担心行驶中行李掉落,更不用担心丢失。
由于发动机后置,不需要占用车头空间,所以车头部位底盘布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把驾驶位设置得特别低,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司机的盲区。有些长途豪华大巴车驾驶位甚至比一些家用车还低,再加上平整的车身,即使是庞然大物也可以拥有非常好的视野范围。
如果将底盘高度降低,那就得到了适合城市公交车的底盘,上下车只需要一个台阶,非常方便。
由此可见这些车发动机是不能放在车头的,因为一来发动机变速箱会严重影响车辆底盘布局,二来底盘空间被行李舱或者车厢占据,传动轴无法从底盘通过。
为何大货车不把发动机放在车尾呢?因为大货车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动机根本就没办法放在车尾。
(1)大客车空调暖风可以设置在尾部直接往车厢里送风,而大货车发动机后置的话空调暖风就要用单独的管道输送到车头,想想都可怕。
(2)发动机变速箱体积很大,如果放在车尾的话它们的高度要超过底盘,货箱就没办法安置了。
最重要的是公交车发动机后置是因为人家有这个需求,而大货车的底盘已经非常完美了,没有什么新的设计需要把发动机放到车尾去。
后置发动机的缺点后置发动机的散热是大问题,前置发动机的车辆散热器就在车头,行驶中气流可以轻松帮发动机降温,散热风扇几乎都不用开。而后置发动机的客车行驶中几乎没有气流吹进发动机舱,所以散热很是问题,很多后置发动机的客车在发动机舱很多部位都放有灭火弹,如果发动机发生自燃灭火弹会自动爆裂灭火。所以我们经常在夏天看到一些大巴车敞着发动机盖行驶,都是为了更好地散热。
大巴车采用后置、后驱形式,目的就在于省去那一根传动轴,增加空间、降低底盘的高度;至于大货车、采用前置发动机不是很好么?大重量集中在车尾、再把发动机布置在车尾,那么车头的配重就不够了(头轻、尾重),那么大货车牵引能力将大打折扣、起步即频繁的抬头!
所以重卡车头如果把发动机放后边,可行性方面都不用考虑、就整体配重问题就可以直接否定掉后置、后驱形式了;相比较之下大客车的车身较长,从头到位布置座位、以及底部的行李舱,所以客车整体的配重分配要均匀,不像货车的重量全在后方,所以大客采用后置、后驱就算是存在必有道理吧,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加车内容积的手段!
发动机后置、后驱形式发动机后置就是把发动机布置在后驱动轴的后方,这种形式看上去与法拉利经常采用的后中置很像?实际上后中置是将发动机布置在驾驶舱后、后轴前方,而后置引擎的标准意义在于发动机只能在后驱动轴的后方!而后置后驱形式几乎没有任何优点,比如导致车尾的重量过大、大幅度增加了后驱动轮的负担,所以一旦车速偏高、过弯时很容易导致后轮打滑!
中置发动机可以更容易的让前后配重实现平衡,但后置则要复杂的多、其次就是散热问题难以处理;当然不计代价的保时捷解决后置、后驱发动机散热问题倒是有办法,预算充足、其实就不存在问题;比如在车尾塞一个巨大的风扇、再或者把水冷管路延长到车头位置,对于保时捷而言水平对置发动机是图腾、后置后驱是信仰,但对其它家用车而言完全是费力不讨好,把巨大的散热体系布置在车头不好么?为什么要塞到车位?
所以后置后驱除了保时捷、在民用车领域几乎很少有其它品牌尝试(过去有些、现在几乎没了);而作为商用车的大客、为了增大车内的容积逐渐选择了后置、后驱的进化方向!早期的公交车如下图所示、其实和大货车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前置、后驱(对于载重类的车子只能是后驱,前驱爬坡重心都压在后桥上、前桥附着力不足),如下图所示现如今几乎都看不到这样的客车了!
后置、后驱大客车过去的大客车与货车底盘形式几乎一样、都是大梁式的底盘(如下图所示),差异在于长头重卡会把发动机塞到车头突出部分,平头卡车则会把发动机布置在驾驶舱下;而大客车则是直接把发动机布置在了车内、外部扣上一个隔热壳;实际中的结果就是冬天蛮舒适、夏天能热死的状态!当然热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前置后驱一定要有传动轴把车头发动机的扭矩传递到车尾的驱动桥上,所以传动轴占用的空间太大!
存在传动轴会把底盘抬高,现在的大客车做的越来越高、因为底部要存放行李,如果车体底部再拉一根传动轴,那么整个车身将进一步被提高,重心再度被升高、对于高速行驶以及过弯的稳定性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干脆采用后置发动机的形式、把传动轴彻底的取消掉,这样就不必去考虑布置传动轴所需要的空间了;现如今的客车的设计理念都是低地板设计!
而传动轴显然与低地板理念格格不入,其次大型客车的长度较大,那么客车的轴距自然也会更长,这么一来就不得不使用更长的传动轴;而传动轴越长、自身重量就越大,与滚轴之间形成的摩擦就越多,导致传动效率的下降;所以如果客车布置传动轴会形成以下缺点。。。
1.车内容积下降,载人、载货能力下降,对运营车辆方带来直接的效益损失!
2.增加了传动轴,会增加重量、降低传动效率,增加了油耗、同样还是带来效益上的损失!
3.前置的发动机会让车厢内温度上升,严重影响车内舒适度!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下如今客车的底盘与地板有多低?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哪有空间布置驱动轴?所以前置后驱对于大客车而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至于货车为什么不后置发动机?就如下图这般的卡车头,如果把发动机变速器都布置在车尾,那么车头还有重量么?后边再挂上一节拖车,起步时车头会频繁的抬起(就与骑自行车、后座被人拽住了一样,直接抬起车头)!
况且货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体型巨大,货车的车尾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布局;放着那么长的车头不用,为什么要布置机器在车子的尾部呢?对于货车而言、后置引擎完全是费力不讨好!正如鄙人前文所言,后置、后驱从来都不具备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优点,大货车采用这种布局只是特殊情况、特殊需求促成的进化罢了,而且大客车的后置引擎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散热问题的制约、所以相对而言后置引擎自燃的概率更高,毕竟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像保时捷那般不计代价的解决散热问题!